今年春节,我第一次离家去外地过年。
以前父母在,过年是幸福的。如今,父母不在了家就没了。兄弟姐妹各自有了小家,过年对于每个人,最多也只是聚一下的由头,好在有女儿在身边成长,过年多少还有点心劲。可随着女儿的出嫁,这本来就冷清的年却更加寂寞了,它成了我一年所有节日中的“第一难”。
今年我和妻子商量外出去乌镇过春节。
小年这天一早,我们驱车赶往咸阳国际机场,登上了飞往上海的航班。适逢上海旅游平季,上海人多数去外地旅游了,打工族们都回老家过年了,平日一向喧嚣的小巷虽然有些冷清,但中心街区却依然很热闹。我们从上海浦东机场搭乘磁悬浮、换乘出租,在浦东延安中路的陕西大厦住了下来。
上海,这座中国文明的现代化大都市,时尚摩登,却也有不失内涵雅致之古朴。无论行走抑或购物,你都能找到合适自己口味的一处名胜或某一物件并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国际大都市所特有的文明与秩序——车虽多,但不塞堵;人虽多,但不喧嚣;物虽贵,但有所值。
在上海,漫步于南京路,禁不住想起南京路上的好八连;徜徉于外滩,眼前便浮现出十里洋场。陆家嘴的现代风光与外滩上的异国建筑群相映成趣。城隍庙的小吃、江南古典园林豫园那块玉玲珑都让人不舍;人民广场早上喂鸽子的小孩、晚上跳广场舞的大妈、黄浦江两岸的灯火、游轮的鸣叫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生活画卷。我们在茂名路一间不到8平方米的“饭店”吃了在上海的第一餐。这家兼老板、大厨、服务员于一身的老板为我们端来了十分可口的午餐。
西湖、百草园、三味书屋是夫人多年向往的地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美,名不虚传。站在小赢洲,眺望雷峰塔,多少传奇故事再现;走在苏堤上,想到的是诗人为国为民敢于担当的情怀;秦侩在岳飞墓前长跪,记忆着万世骂名。在鲁迅故里,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原汁原味解读着鲁迅作品。古老的沈园中的«钗头凤»,极言陆唐“离素” 之痛。在东湖,乌篷船老船工诉说着后继无人的无奈;在会稽山,«兰亭序»完整记录了永和九年那次文学沙龙。
腊月二十八,我们来到目的地——乌镇。
这里有闻名中外的西栅长街宴。我们住在一家名为“凤姐”的民宿里。这家九十二岁老奶,生育了五男二女,四世同堂三十余口,可谓多子多福。他们的年夜饭,那个热闹劲才可谓真正的红火,那幸福的大家族温馨的团圆让人眼馋。
东栅,有矛盾故居;西栅,那座现代的乌镇大剧院和古老的依水而建的建筑和谐相依,展示着建设者们对传统文化的得力保护与尊重。生活在这里的人文明又实确,听不到叫卖的吵杂声,看不到任何广告和标语牌,更没有景点上的强逼强卖,一切都是那样自然与从容,这种从容与淡定展示着己小康人的自信,一种高度的文明,一种向上的力量,让人神往而依依不舍。
在箫山飞往西安的飞机上,我深深感动着那位放下手中活儿,锁了店门,送我们直到2号线地铁站口的她和带我们来机场而不收分文的小老弟们,谢谢你们!
(数学203-郭英勇)